初次参会应该注意什么,本文从选会、会前问题准备、着装社交及会后整理联系各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初次参会的学术工作者们能有所收获。
选择参加那些给你机会展示学术成果的学术会议。
选择会议可以征询导师的意见。
如果是学术新人,可以先参加本地的小型会议,这样发言、社交机会更多,能得到锻炼。
尽量选择与自己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会议。
不要选择那些没人听说过的学术会议。
不要只根据地点来选择要参加的会议(毕竟不是旅游啊)。
不要仅仅因为那段时间你有空而随便选择一个可以参加的会议。
尽量在Early bird registration结束前注册(一般在会议开始前大约三个月左右),注册费会相对便宜。
尽量提前写好摘要以便能给导师和同事们阅读、提出修改意见。
不要错过Early bird deadline,一般Early bird deadline还和演说展示申请的deadline一致,不要错过申请演说展示的机会。
不要匆忙写完摘要,匆忙提交,因为摘要是申请Presentation的关键。
不要忘记签证!如果去海外参加国际会议一定一定要注意提前申请签证
提前阅读感兴趣的研究相关文献。
阅读会议的Abstract,以此为依据选择感兴趣的presentation。
提前安排好自己每日的时间表。
如果有非常感兴趣的presentation,先读读展示者的学术文章,并提前想想自己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好好准备自己的Presentation。无论是演说还是海报都要好好准备。如果是talk,就好好准备PPT、练习演说时的表情、体态、语气,注意自己的讲稿不要超时,留一些时间给别人问问题。如果对自己的英语口音不自信就着重练习,讲得时候不要说太快,要确保关键信息听众能理解。如果是海报,就思考一下看海报的人会问哪些问题,怎么回应,还可以准备一个简单而有吸引力的介绍,发现有人对海报感兴趣就主动出击搭讪,海报展示也很重要,不要轻视。如果有talk也有poster,可以在talk时提及自己的poster在什么位置,什么时间展示。
不要把时间表排得太满。
不要过于关注自己的展示,充分准备是必要的,但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展示而忽略了学习和社交。
衣着相对来说要正式一些,过于夸张、暴露或者过于休闲的衣服都不大适合,女生可适当着淡妆。
参加一些会议相关的社交活动,比如最后鸡尾酒会/晚餐/派对什么的,Coffee break的时候也可以主动找感兴趣的speaker或者和不认识的同龄人谈谈天。
积极向别人介绍自己,尤其是你感兴趣的实验室的成员,这对以后申请博士或博后有帮助。(……现实点来说参加学术会议对我来说是一个给文章做广告提引用量、给导师实验室做宣传以及给自己找工作的纯粹的营销活动)
不要把自由活动的时间都花在收集仪器厂家发放的免费小礼物上……
准备文具,一支笔、一本笔记本是必须的(因为很有可能现场不让拍照录音)。
带着问题听讲座,找机会提问。
参加海报session,因为一对一的交流对新人来说可能更加有益,与此同时还可以寻找可以合作的对象以及未来想要加入的实验室,如果有大牛对你的研究感兴趣还可以把他列为以后毕业学术文章的海外审稿人之一。
尽量不要一个talk session参加到一半就跑出去(个人觉得还蛮失礼的)。
尽量不要睡着……如果进场前就觉得累了可以坐在靠门的位置,以便实在累了好跑出去喝杯咖啡洗把脸。
如果要拍照片最好调到静音模式,不要咔咔一直拍。
花时间对照着会议流程及abstract整理自己的笔记或者当时拍摄的照片,如不及时整理很快就忘了。
如果在学术会议期间对自己的研究突然有了新的灵感就好好想想怎么把这些新灵感实现。
如果有机会组会的时候可以向自己的实验室做一次会议相关的汇报展示。
通过发邮件、在Researchgate、Facebook或者Linkedin上follow巩固一下参会新建立的人际关系,这能让你在未来申请博士或申请工作职位时脱颖而出(脸熟)。
最后,至于说自己牛才能结识别人什么的,我想说不同的人参加学术会议有不同的玩法,大牛,去展示;学生,去学习找机会,没什么好怯场的。
科
货
更多学术干货,欢迎关注MeetConf—专业的学术会议服务平台!一站尽享全球优质学术会议、一站式参会投稿、海量学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