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惋惜!3年肯定出成果,可学生还是不干了...

2024-09-27
15:11:04
0
793
研二的学生马上要开题了,我和他们因为选题及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产生了分歧。

其实,学生们在研一时已经进行了初步选择,在研一下学期也做了一部分内容的实验。并且,进实验室时,我们已经就研究内容进行了讨论。

当时,我手里有2个课题稍微有点难度,1个课题累一些,但都有项目和经费支持。

其中,课题1稍微有点创新性,偏向微生物组学,结果不能完全预测,需要学生边做边和我们讨论,但最终可能会有一个比较新的成果。这是接着上一个研究生的内容继续深入的,主要考验工作量;课题2是偏向分子操作,各种敲基因、研究调控途径。目前,整个敲除体系在效率上还有点问题,进度整体较慢,主要考验耐心;课题3是纯应用,主要是下地+室内常规试验,考验体力。

当时,研一的学生们基本都想先试试课题1和课题3,都不太想选课题2。我建议他们每人至少选2个,有个选择空间。之后,学生们都选好了,随即开始第一年的试验。

其中一个学生选的课题1+课题3。他做应用很认真、负责,下地的各种事务基本都信手拈来,稳妥至极。我心里很是欢喜,觉得碰到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再鼓励鼓励,做做课题1,那研究成果完成指日可待啊!

还没高兴多久,他来找我聊开题,直接否认课题1,坚决不干,只想做点简单的。哎呦嘞,我顿时失望,心情就像抛物线。

另外一个学生也只选了课题3,并表示绝对不做任何创新和分子的内容。我就纳闷了,这才二年级上学期,为何学生们的状态变化之快,始料不及啊。

先说说我原本的打算。

课题1和课题2要说多有创新,确实没有,只能说稍微有一丢丢。主要是工作量大些,需要重复,需要动动脑子。等试验结果出来,可能会发表个稍微好点的SCI。我们基本想好了大概的研究思路,学生边做边思考,3年指定出成果。

可惜的是,学生给我反馈说做了一次没成功,而且发现工作量太大。我给了方案,让他找本科生帮忙。反复这么几次,学生决定不干了。

我和学生们讲过所有课题的前景、工作内容、思路以及对他们日后科研发展的帮助等。一年级的时候大家都愿意试一试,为什么一到二年级就变了呢?工作量大的不愿意干,考验耐心的直接pass?那读研究生到底为了什么呢?

如果我这么理解,估计有学生会说,导师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读博的时候,其实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无数次打退堂鼓,多次和导师沟通,后面也是凑合着完成了毕业内容。

现在回想,具体做的内容不说,“坚持”是我读书期间最重要的收获。

我本想把自己的经验和学生们好好说一下,也学我导师一样,给给鼓励。结果,我发现说不出口。理由如下:

1. 学生们都决定不读博士,只读硕士。所以我理解,读硕士大约只想顺利要到文凭。

2. 学生们对科研这个事情,肯定谈不上喜欢。我感觉他们没太多动力,可能也是想发好文章的,但有没有其实都行。

3. 做课题呢,也谈不上是否喜欢或者想要自己做点新的东西。感觉是给老师做,是要完成任务,主动性相对较低。 

我特别怕这么说会让人觉得导师“傲慢”。为什么导师觉得课题好就是好?导师觉得坚持就是好?导师觉得只想要文凭的研究生不好就是不好?

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鼓励。

最终,我给他们回复:“你们想做什么都行,我都支持!有什么问题咱们一起讨论!”

但是,我也有一些导师的坚持,对于愿意做一些稍微有创新性工作的学生们,我要更用心一些。大家也都是“双选”嘛!

我还是希望有的研究生可以不那么现实,有些理想,想要努力,有点突破,并且愿意尝试一下失败的感觉。

毕竟,人生是场马拉松,学校只是象牙塔!

文章原标题:“导师”和“研究生”的“博弈”
原文链接: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84819-1404314.html

来源:科学网丁海霞博客。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