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可以署名通讯作者,为什么还要和学生抢一作?

2024-09-09
14:21:05
0
1564

论文署名有个规矩,一般来说谁写的初稿且贡献最大就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但很多刚开始读研读博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这么一件怪事,为什么明明是学生写的文章,但导师却是论文的第一作者,难道不应该是谁写的论文谁才是第一作者吗?另外,导师拿通讯不是一样可以证明这篇论文是他的成果吗?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根据Nature杂志出版社的官方定义,第一作者正如其名是论文署名顺序排第一位的作者,而通讯作者则负责从论文提交到发表全过程的通讯,两者可以不是同一人。

而根据学术界的惯例,第一作者需要对论文内容包括数据、试验设计、论文结果的真实性等内容负主要责任,说白了就是论文好坏都直接影响第一作者的名声。如果数据内容是学生做的,论文又是学生写的,导师确实没有任何理由“抢”学生的一作,但事实远非如此。

在学术界待久了,大家基本都听过诸如“某某导师手下的博士读了5年,一篇一作的论文都没有”,“某某博士因为没有一作论文,读了8年还要延毕”等扎心故事。这篇文章就来深入剖析一下,“抢”一作这种学术界乱象背后的成因。 


学校对于导师的考核
(常见指数:★★★★☆)

尽管不同学校的规矩可能大相径庭,但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学校不认可学生一作导师通讯的论文是导师的成果,尤其在对青年教师的考核上。这种不认可可能体现在导师职称晋升评选或导师留任答辩过程中,在统计论文数量时,非导师一作的论文,可能两篇才能算一篇,或者只能统计三篇,超过这个数量一概不认。

这并非空穴来风,很多大学的官方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此类论文的换算比例,其中还包括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985高校。在这种畸形的评判形势下,导师抢学生一作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学生和导师对于论文贡献大小判断的分歧
(常见指数:★★★☆☆)

如果一篇论文,想法是老师的想法,而试验数据是老师手把手带学生做出来的,论文初稿尽管是学生写的,但写的一团糟,导师在修改过程几乎等同重写。这种情况下,学生再宣称试验是自己做的,论文自己写的,自己理应拿一作是不是显得没有那么理所当然呢?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还有很多种可能导致两者对于论文贡献的判断存在分歧。论文的贡献程度本来就非常难以量化,在这种问题上存在分歧很常见。 


科研团队内部的妥协协调
(常见指数:★☆☆☆☆)

科研不是单打独斗,科研界也是一个人情江湖,这一点在强调人际关系的国内科研界体现的更为明显。有时候尽管大家都知道你对论文的贡献最大,但可能恰好某个时间节点团队内部有某位对你平时指导特别多的老师需要一篇论文通过考核,或者之前手把手带你做试验的师兄师姐需要一篇论文毕业,这个时候老师找学生谈希望学生让出一作。

这种情况在学术界也并不罕见,不过一般来说都会给予其他方面的补偿,收益者不会空手套白狼。 


导师或者科研团队本身就存在问题
(常见指数:★★☆☆☆)

除去上述几种还算是事出有因的“抢”一作的情况,有些导师抢学生一作那就真的是自身问题了。在现行的科研制度下,读研读博的学生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导师不点头你还就真拿不到毕业证,导师成了决定你能不能毕业的唯一负责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导师人品较差,自己又做不出什么成果,抢学生的一作反而理直气壮。另外,如果是在一个比较大的科研团队里面,一个大佬手下有好几个小导师,而这些小导师都需要论文通过考核,这个时候学生在他们眼里和小绵羊就没有区别了。

如果学生只能发一些很差的期刊就算了,如果能够有幸发一篇好期刊,那学生想拿一作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那么面对这些情况,学生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我们给的三点小建议: 



小建议

1. 防范于未然

建议所有的硕博研究生在入学之前都好好打听一下自己的导师或者将要进的科研组是什么情况,存不存在全部是老师一作,学生没有一作的情况。这点其实很容易查证,只需要翻看课题组近几年的论文就一目了然。


2. 据理力争

如果你确实认为论文应该你拿一作,你的贡献确实最大,导师不应该抢你的论文或者把你的成果送给别人,那就必须得好好争取一番。毕竟这种事老师本身不占理,把事情闹大了他也没有好处,大部分导师还是要脸的。


3. 及时止损

如果课题组或者导师确实不讲道理,非要霸占学生的一作,那及时止损也未尝不可一试。可以尝试联系学院或者学校相关的学术委员会,举报导师的学术不端行为。但切记无论结果如何,走出这一步一定要慎重,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对于论文的贡献最大。



文章来源:SCI发表辅导

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