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C9大学院士校长,获小行星命名!

2024-07-18
15:51:17
0
3781


两年前的今天,杨福家老校长永远离开了我们;两年后,“杨福家星”命名。从此,仰望星空,遥望星海,一颗璀璨明星指引我们前行。



今天(7月17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日。上午,“杨福家星”命名仪式暨《杨福家画传》发行仪式、“杨福家教育基金”启动仪式以及纪念杨福家先生逝世两周年学术报告会等多场活动在光华楼举行,深切缅怀杨福家先生的卓越贡献,传承他的科学精神、教育理念和高尚品德。活动由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宁波诺丁汉大学联合举办。

2023年11月9日,由复旦大学申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申报,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并发布国际公报,将国际编号为85728号小行星命正式命名为“杨福家星”,以志永久纪念。该小行星于1998年9月17日发现,其编号的末三位数字“728”正是杨福家院士的生日日期。现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党委副书记刘继峰宣读“杨福家星”国际命名公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邹虎介绍“杨福家星”发现经过和轨道运行情况。



对杰出科学家给予小行星国际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不可变更的荣誉。这项荣誉属于获奖科学家,也属于其所在部门、地区和单位,属于其致力于中国科技进步的创新团队,是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此前,复旦大学教授苏步青、谷超豪、谈家桢也曾获此殊荣。



辞世两年,他的精神光焰照亮星海

“叔叔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遗产将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杨福家先生家属杨重高说,叔叔杨福家的名字得以与璀璨星辰相连,这是对他在科学与教育领域悉心耕耘,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至真荣誉。



回望杨福家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他为复旦、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教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坚持“博雅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杨福家先生为中国的核科技研究培养了几代杰出英才。1958年7月,杨福家从复旦物理系毕业留校,参与筹建原子能系。他承担了新系骨干课程的教学工作,带领五八中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高浓缩铀的提炼工作,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关怀年轻人的成长,不拘一格降人才,点燃了青年人心中的火种,并施以沃土,使他们得以展开梦想的翅膀。他认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权威应始终放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担任复旦校长,杨福家先生提出“面向新世纪,积极培养青年一代,为把复旦办成国内外一流大学而共同努力”的建设任务,制定了《复旦大学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2005)》,为现在建设“第一个复旦”打下坚实基础。在他担任校长期间,学校成为“211工程”建设高校,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级得到跃升。

杨福家倡议启动了“名教授上基础课计划”,“讲好基础课”在校园蔚然成风,他本人亲自为学生开课并深受学生欢迎。他提倡“通才教育”“智能培养”,开启课程体系改革,重新设计学分结构,构建“基础教学+普通教育(德育美育)+专业教学”三元课程体系,为学校开展“通识教育”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他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推动学校参与了李政道先生设立的“䇹政学者”计划,是国内第一个启动“一个导师带一个本科生”的科研计划。杨福家先生的改革举措不胜枚举,为复旦大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影响至今。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致辞中代表全体师生,向杨福家先生致以最深切的缅怀和最高的敬意。杨先生为复旦大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影响至今,他提出“面向新世纪,积极培养青年一代,为把复旦办成国内外一流大学而共同努力”的建设任务,为现在建设“第一个复旦”打下坚实基础。杨先生勇于创新科技报国、求真务实教育强国的感人事迹与优秀品质将激励着每一个复旦人不断奋进。“杨福家星”将是复旦人璀璨星河中的一颗指路明灯,指引复旦大学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希望后辈继承发扬他的优秀品质和先进理念,为复旦的教育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晴暖说,杨福家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两周年了,却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们心中,他追求卓越的人格魅力,炽热浓烈的家国情怀,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始终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踏实工作,奋勇前行。在杨福家先生精神的激励和号召下,坚持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聚焦抢占核能科技制高点目标,认真凝练科技任务,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正在进入昂扬向上、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忘我投入、追求卓越,杨福家先生经常在实验室、办公室工作到深夜,曾经连续工作48小时不休息,也曾在零下三十度的核试验基地艰苦工作几个月。“中国是我心中的世界开始的地方。”他多次拒绝来自美国和日本的高薪工作邀请,立志要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奋斗终身,并把个人的事业同实验室的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



杨福家先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先行者,宁波诺丁汉大学是杨福家开拓创办起来的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今年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建校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宁波诺丁汉大学已成为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杨校长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就会自然地回响在我们的耳边。”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沈伟其说。

杨重高说:“我们将继承他的遗志,在‘杨福家星’的照耀下,继续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希望‘杨福家星’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叔叔的事业和精神。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杨福家星’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不断追求卓越。”

诠释“卓越而有趣 ”,《杨福家画传》发行



仪式上,《格物树人 福家报国:杨福家画传》正式揭幕与发行。该书是首部完整反映杨福家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忠实记录其人生最后影像的大型传记作品,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霍四通、杨柳伉俪。

杨福家先生辉煌壮丽的人生经历是一本读不尽的大书,他的身上诠释了科学家精神与教育家精神。《杨福家画传》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霍四通说,“作为作者,我们朴素的愿望就是希望画传能成为一个移动的展馆,让更多不熟悉的朋友走近杨福家先生,让不在现场的读者能够领略到杨先生的大师风采,让杨先生有血有肉地活在我们心中。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他的痛苦失落,他的激扬奋发,伟大而又平凡,卓越而又有趣,还陪伴在我们身边。”



《杨福家画传》图文并茂,不仅全面、立体地呈现了杨福家个人追求卓越、立德树人、毕生奋斗的感人事迹,也生动表现了与他紧密相连的多个知识分子群体(如两弹元勋群体、复旦优秀教师群体、上海光源建设者群体、中外合作大学教育事业创业者群体等)炽热浓烈的家国情怀、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2018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曾出版《杨福家传》,颇受杨福家先生本人认可,《杨福家画传》的创作也得到了杨先生的帮助,如今画传付梓而先生已逝。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严峰介绍,两本书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杨福家先生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光辉经历,反映了他科学报国、教育报国的杰出贡献,将成为全体复旦师生和高校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出版社也希望继续以出版的方式记录复旦杰出先辈们的人生传奇,使璀璨明星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成为引领一代又一代复旦人前行的动力。”

《杨福家画传》的出版得到了上海适达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基金会理事长廖梅是复旦校友。杨福家担任复旦校长时,廖梅在历史学系读研。“当时杨校长‘追求卓越’的这个理念一提出来,加强了我们立志要做自己最好的学术,最好的研究的信念。”她还记得当时《复旦》校报上经常会刊登一些“追求卓越”的相关文章,春雨润物,鼓励我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台下,参加核技术前沿课堂暑期体验营的高中生们面庞青涩,认真聆听。“今天参加活动的还有一些高中生,看见你们的笑容,杨校长一定会非常高兴,因为你们代表着未来,你们代表着学术生生不息的传承,也许你们未来也会涌现出一位杨福家。”

助力核科学事业发展,“杨福家教育基金”启动

杨福家先生认为,“中国梦首先是中国教育梦”。为实现杨先生的中国教育梦,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系从去年开始筹备“杨福家教育基金”,以支持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

仪式上,“杨福家教育基金”启动,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复旦校友企业森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向杨福家教育基金捐赠。

“杨福家教育基金”的第一笔支出用于“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卫星的研制与发射。下个月“复旦一号”即将搭乘火箭升空,迈出复旦人、核科人追求星空梦想的第一步。

未来,“杨福家教育基金”将支持现代物理研究所举办各类杨福家先生学术纪念活动,设立“福家学者”“杨福家奖学金”等冠名奖教金、奖学金,打造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仪式前,纪念杨福家先生逝世两周年学术报告会举行,复旦大学研究员马国亮、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鹤飞、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教授李灏楠分享了杨福家先生生前关心的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

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宁波诺丁汉大学师生,核技术前沿课堂暑期体验营的高中生参加活动。活动同步进行网络在线直播。



来源: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