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为了避嫌,拒绝女生单独找他汇报,出差一定要带上师母,网友:他这是在自我保护呀

2024-11-14
16:22:44
0
1489
提到男导师,大家偶尔会想到一些不好的新闻,比如霸凌、骚扰,或是嫌弃女生麻烦事多,一起交流、出差不方便,干脆不招女生 …… 但大部分导师并非如此,导师中的大好人也比比皆是!

导师这一岗位很难胜任,对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因为他们不仅是科研的领路人,更是避嫌的高手。而最近几年迫于舆论风险,他们不只要应对教学和科研的双重挑战,还要在公众的目光下保持清白。

你的导师为了避嫌,有多努力?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家男导师的「所作所为 」——

为了避免误会,导师大声喊叫

有些导师在指导学生时,为了避免任何可能的误会,会刻意提高音量,确保整个实验室都能听到他们的对话。

图源:网络

「公开透明」的教学方式,有时会让旁边的同学感到尴尬,但至少可以确保不会有人误会他们之间有秘密。

图源:生物学霸

为了避免尴尬,坚持让 3 个学生参与

为了避嫌,一些导师会组织团队活动,让至少 3 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既能增进团队合作,又能避免单独与某个学生相处的尴尬。

图源:生物学霸

三个人减少尴尬,三个人各怀鬼胎。导师直呼:三折叠学生,怎么折都好用。

图源:网络

多人在场不放心的话,干脆就带上关键性人物,多一个中间人交流起来更大方。


有学生在,绝不关门


还有些导师在与学生讨论时,总是保持门敞开,确保透明度,让路过的每个人都能看到他们的互动。

图源:网络

不得不说,导师努力开门的样子,让人顿感心疼。

图源:生物学霸

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有的导师会直接提醒学生:离我远点!哪怕在改论文、汇报文献时也要保持距离!

图源:网络

出门在外,有的导师开车或骑电瓶车,坚决不单独带学生,让学生在后面跟着跑,为了避嫌,就管不了学生累不累了。

图源:网络

这种「锻炼身体」的教学方式,虽然有时会让学生感到疲惫,但至少可以确保导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除了要保持面对面的社交距离,微信沟通的每条消息,每个表情包都暗藏着导师的良苦用心,有没有导师连表情包也不敢给学生发。


关于「避嫌」,导师有自己的看法

看到这儿的导师们估计也有话说。

外行人觉得导师的避嫌行为可爱,但只有做过导师的才知道,这已经成为现代导师的未成文规范。

我边感慨现在的师生关系如履薄冰,边提醒自己不能和学生独处,男女生都不行,必须独处的话一定得待在有监控的地方。

在有些导师的观念里,根本没有「避嫌」这个说法:

在我这里,压根不存在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注意事项,把学生完全当作牛马就行,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交付能力,一门心思搞科研,大家都会很安心。我并不在意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益关系才是最单纯的关系。

其实,这些看似「离谱」的避嫌行为,实际上是导师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和对学生权益的尊重。很多人认为,在当前师生关系的敏感度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导师的这些努力并不是多余的,而是比较正确且「保命」的。

当然,也不乏导师直言:

作为男导师我更倾向于招男生,因为女生相处起来也有很多不便,办公室不敢关门,更不敢乱发表情包 ……

至于,这类上来就因嫌弃女生事多,日常还要避嫌,从而选择不招女生的男导师,咱学生绕开他也罢。

复杂而微妙的师生关系

在科研的道路上,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一方面,导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和要求,以确保他们能够达到学术标准;

另一方面,导师也需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这种平衡并不容易,需要导师具备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更重要的是,需要导师有一颗「善意的心」。

根据 2017 年《自然》杂志对全球研究生的调查,大约有 12%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历过导师的霸凌行为,包括辱骂和骚扰。

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大约有 20% 的研究生报告说他们遭受过导师的霸凌行为。

这些行为不端的导师不仅仅给学生带来严重伤害,还给同为导师的其他导师带来污名化,因此必须避嫌。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个别导师的行为,就全盘否定整个导师群体。大多数导师都是兢兢业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的导师待你如何?会刻意避嫌吗?请在评论区留言吧~

来源生物学霸。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万分感谢!